杂交水稻亩产破3000斤,这意味着什么?上周,第三代杂交水稻在衡阳测试成功,双季稻亩产记录再创新高。单位亩产突破3000斤。这意味着什么?先来看看,1994年,《世界观察》杂志上一个叫布朗的美国人发表过一篇长文《谁来养活中国》。文中指出,随
上周,第三代杂交水稻在衡阳测试成功,双季稻亩产记录再创新高。单位亩产突破3000斤。
这意味着什么?
先来看看,1994年,《世界观察》杂志上一个叫布朗的美国人发表过一篇长文《谁来养活中国》。
文中指出,随着中国的人口急剧增长,耕地大量流失,中国马上就将面临粮食危机,还会危害蔓延至全球。
可如今已经已经26年过去了。中国并没有粮食危机。而且还解决了很多国家的粮食危机。
这个功劳相信不用我说,你也会脱口而出三个字——袁隆平。
那么这个获得了“共和国勋章”的男人,到底做了哪些改变整个人类的壮举呢?
首先要澄清,杂交水稻之父这个名头并不是咱们国人自封。因为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都在采用咱们的杂交水稻技术。
比如非洲的第一大岛马达加斯加,全国人口2500万人,农业人口占80%,但依旧不能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每年需进口30万吨大米。
袁老带着咱们的技术,去援建非洲时不仅解决了马达加斯加当地人的温饱问题,还帮非洲多个国家解决了粮食饥荒问题。
马达加斯加面值最大的货币上就印有杂交水稻的照片。
利比亚的总统更是在自家官邸前的花园里种上了杂交水稻,用于全国普及推广这项技术。
除了非洲,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里也出现了咱们的杂交水稻。袁老专门根据当地自然环境研发了一款叫做热带先锋的水稻种子,让杂交水稻开遍了缅甸和菲律宾的雨林里。
现在放眼全球。从美国的大农场到缅甸和菲律宾的热带雨林,再到印度的高原,还有非洲的大草原,到处遍布着袁老爷子传“稻”授业的足迹。
2012年,80岁高龄的袁老爷子带领团队着手研究海水稻。
毕竟光国内就有十几亿亩的盐碱地处于荒废之中。
经过五年多的不懈努力。2017年9月,盐碱地里终于长出了稻子穗,海水稻试验成功,最高亩产1200斤。
这也意味着我国2.8亿亩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即将变废为宝。这样又可以多解决至少一亿人的口粮问题。
如今90岁高龄的袁隆平仍旧奋战在一线。
刚刚突破的双季稻亩产3000斤的消息,不仅是整个国家的新成就,也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奇迹。
目前我国有2亿5000亩杂交水稻田,如果每亩增产100公斤,那一年就是几百亿公斤,相当于每年多了半个湖南省的产量。
中国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并没有让咱们这代人挨过一天饿,这和袁老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不仅是国人,在这个星球上的人都应感谢咱们中国的袁隆平爷爷。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优客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oukehao.org.cn/article/140548.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优客号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