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优客号首页
  2. 数码

黄太吉、真功夫……都败了!为什么中式快餐就干不过肯德基?

黄太吉、真功夫……都败了!为什么中式快餐就干不过肯德基?全世界美食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肯定是中国。 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地底钻的,遇到中国人都难逃餐桌一死。 可是,当我们说起全世界最知名的品牌时,却是麦当劳、肯德基,为什么

全世界美食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肯定是中国。

 

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地底钻的,遇到中国人都难逃餐桌一死。

 

可是,当我们说起全世界最知名的品牌时,却是麦当劳、肯德基,为什么中国就没有做出国际化的快餐连锁品牌呢?

地方化不够,国产快餐品牌难走出地方

 

中国烹饪协会出过一份2018年中国快餐企业70强,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排前三,都是美国的品牌,排在他们后面的是老乡鸡、德克士、真功夫、乡村基……

  

看这些名字,很多人恐怕都认不全。

 

比如老乡鸡,安徽、江苏、上海都800家店了,还有百万人排队。但是在西南、东北、西北的朋友,真的听说过这个品牌吗?

 

还有乡村基,排名第7,在川陕渝云贵有300多家门店,但是东北、华北的朋友,又有多少人听说过。

 

原因很简单,中国各地的饮食文化差异太大了,四川人吃辣、广东人喝汤、江苏人吃甜。假如一家主打辣味的四川餐馆要开到广东去,还是大规模开店,不仅要考虑广东人的饮食习惯,还要应对当地餐饮品牌的竞争以及供应链覆盖程度。原先用的原料都是在四川采购,现在要弄到广东去,怎么解决物流问题等等,开店的难度不亚于出国。

 

那有人可能会想,我能不能本土化,根据当地的口味改良菜品?

 

当然可以,麦肯在中国不就是改良了菜单。有人去美国吃了肯德基,发现真不如中国的好吃。这说明肯德基在这方面成功了,做出了更适合中国胃的快餐。

 

肯德基从1987年在北京开出第一家店时,就一直在想办法融入中国人的生活。

 

当时肯德基在全世界各地开分公司都用的是美国的管理团队,而到了中国,就从新加坡等地区调来华人管理层。2008年,肯德基推出了大家熟悉的油条、豆浆、老北京鸡肉卷、蔬菜汤、饭类产品,这些都是为迎合中国人的胃而打造。还有嫩牛五方,用韧脆的小麦饼皮包裹着川辣风味的牛肉,笼络了大批粉丝。时不时的,肯德基还会推出薏仁马蹄饮、凉茶、鸡肉月饼等。

 

问题是,国产快餐品牌当地化,做出了口味、产品上的差异,你的定位变了,怎么能保证消费者对品牌认知的一致性呢。

还有供应链管理,做当地化,要么换菜品,或者配另一套调料,这些都涉及到供应端的调整。一家连锁品牌,供应链上的投入非常大,这些调整划不划算也值得考虑。与其如此,不如把当地市场或者是有相同饮食文化的地区吃透,那可能就活得很好。

 

衡量成本与收益,是所有创业者都要放在第一位考虑的。因此,有的品牌可以就选择只做地方市场。

标准化与品质的冲突

 

做连锁品牌一定要标准化,因为只有标准化才能解决产品品质、管理问题,才能用规模化来降低企业成本。中餐标准化这件事难度很大,不少中餐品牌都在上面栽了跟头。

 

标准化公认的做法是由中央工厂统一生产,再将半成品配送到门店,门店的厨师简单加工一下,完全没有技术含量。但我们都知道,菜要好吃,一定是现做现吃。预制、料包肯定会失去一大部分“好吃”,它缺少中餐的灵魂。

 

如果你开一家店用的是料包,旁边另一家店是现炒,价格还更便宜,消费者用脚投票都知道该选择谁。但问题是,到处都是这种小店,也叫夫妻店。

 

夫妻店靠手艺,老板就是厨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亲自把关菜品质量,自己开店成本又能把握得好。几十年在一个地方开店,在周围几公里有了知名度,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以连锁品牌的口味,想和他们竞争,缺少优势。

 

在这种激烈竞争下,中餐怎么变化,都是已经存在的那些品类。它们在消费者的认知中已经存在,无法重新定位,稍微不好吃,就会被消费者吐槽、差评。

 

前几年大火的黄太吉,想靠煎饼成为中国版麦当劳。一套煎饼卖20多块,想占据消费升级下新中产的心智,但路边摊才七八块钱一个。结果被无情打脸,消费者不断吐槽,卖得贵,还不好吃。这背后也是标准化带来的问题,口味不如夫妻店。后来,黄太吉也就凉凉了。

 

就连堪称拥有中国最顶级管理能力的百胜中国来做中式快餐,也不一定成功。

2005年4月,百胜中国在上海推出了东方既白这个中餐品牌,卖早中晚餐,点心、小吃等,把中国人爱吃的都包罗在内,辅以百胜最先进的管理。然而,东方既白一路发展缓慢,用了三年才开13家店,2008年才走出上海,2014年达到巅峰,只有29家店。2015年,东方既白位于广州的最后一家店关停。

 

再看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炸鸡在三十年前出现,对当时的人来说绝对是新物种,根本找不出竞争对手,定位上就胜了一招。

 

这些都是表面看得见的问题,而在连锁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问题,那就是供应链。中餐菜品多、调料多,供应链管理复杂,有成熟供应链的品类并不多。

 

餐饮供应链最发达的应该是鸡肉,这很大程度上就是靠肯德基带起来的。可以说,没有肯德基,可能就没有现在这么便宜的鸡肉。像其他肉类的供应链就比较惨,羊肉靠个体户散养,牛肉进口更便宜,就连猪肉这种战略物资都…… 哎,不能多说了。

 

任何想要做大规模的餐饮品牌,供应链都是最头疼的问题。海底捞为什么估值高,那不仅是单店收入高,翻台率高,还有它背后供应链的支撑。

 麦、肯并不是“快餐” 

事实上,麦肯在人们心目中,已经不是快餐这么简单。

 

1987年,肯德基在中国的第一家店开在北京前门,当时就引爆了整个北京城。高峰时期,排队人数达到两三百人,不少媒体争相报道。当时人民日报就写了一篇《肯德基吃什么?》。文章介绍,1988年,也就是肯德基来中国第二年,前门店的销售额是世界之首。

 

那个时候,人们并不把肯德基当快餐看。在肯德基旁边还有不少饭店、食品摊都非常冷清,只有肯德基火爆。

 

那时人们以用进口货、吃西餐而感到时髦。但是西餐毕竟贵,不是人人都吃得起。吃一顿肯德基只需要花七八块,最多也就20块就能满足,既能吃饱,又很有派头。很多人请客吃饭、过生日,甚至结婚都办到肯德基。

 

这种先入为主的形象影响着70后、80后,甚至是90后,在他们小时候,吃一次麦当劳、肯德基能当成一种奖励,比如考高分时向父母提的要求。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肯麦虽然已经变得平价,人人都吃得起。但是麦肯已经积累起一大批粉丝,或者说已经以一种高大的形象占领了用户的心智。

 

之后的岁月里,麦肯也经常与时尚品牌合作,请明星代言,对消费者文化输出。 

发展到现在,麦肯不是在餐食上竞争,而是在文化上,这是一种降维打击。

 

品牌文化是什么?是信仰。只有信仰才是最持久的,就像佛教、**等,几千年来都有追随者,影响力堪称恐怖。

 

而像兰州牛肉拉面、沙县小吃等,他们在全国都开有店,可能有上千家,但只是“有品类,无品牌”。

 

随着代际更迭,洋快餐在年轻一代得心目中地位降低,如何保持品牌活力,吸引年轻,则是麦当劳、肯德基要应对的。

黄太吉、真功夫都败了,为什么中式快餐就是干不过肯德基?

中国烹饪协会公布了2018年中国快餐企业70强,肯德基、麦当劳和汉堡王位列前三,都是美国品牌,紧随其后的是老爷鸡、德克、真功夫和乡村基金会。

肯德基自1987年在北京开设第一家门店以来,一直试图融入中国生活。

当它到达中国时,它把中国的管理从新加坡和其他地区转移过来。2008年,肯德基推出了熟悉的油条、豆浆、老北京鸡卷、蔬菜汤和米饭产品,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迎合中国人的胃口而创造的。还有五面嫩牛肉,用香脆的麦饼包着四川辣牛肉,吸引了大量粉丝。肯德基还会不时提供大麦马蹄饮料、凉茶、鸡肉月饼等。

成为连锁品牌必须标准化,因为只有标准化才能解决产品质量和管理问题,而规模可以用来降低企业成本。中国食品的标准化非常困难,许多中国品牌都无意中发现了这一点。标准化和公认的方法是由中心工厂统一生产半成品,然后将半成品分发给商店。

商店里的厨师只是简单地加工半成品,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然而,众所周知,如果食物要美味,就必须马上烹调。预制和包装好的袋子肯定会失去很大一部分“美味”,而“美味”缺乏中餐的精髓。

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在供应链的背后,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那就是供应链。有许多中国菜,许多香料和复杂的供应链管理。成熟的供应链种类不多。

最发达的食品供应链应该是鸡肉,这主要是由肯德基提出的。可以说,没有肯德基,就不会有现在这样便宜的鸡肉。例如,其他肉类的供应链相对悲惨。羊肉依赖个体经营,进口牛肉更便宜。

就连战略商品猪肉也是如此.啊,我不能再说了。
1987年,肯德基在北京前门开了它在中国的第一家店,这让整个城市都为之振奋。高峰期间,排队人数达到200至300人,许多媒体争相报道。当时,《人民日报》写了一篇文章《肯德基吃什么?》。

文章介绍说,1988年,肯德基进入中国的第二年,其旧店的销售量是世界上最高的。

那时,人们不把肯德基视为快餐。肯德基旁边有很多餐馆和小吃摊,非常冷清,只有肯德基受欢迎。什么是品牌文化?这是信仰。

只有信仰是最持久的,就像佛教、天主教等。有几千年的追随者,在影响力上可以称之为恐怖分子。
例如,兰州牛肉、拉面、沙县小吃等,他们在全国各地都有商店,也许有几千家,但只有“有品种,没有品牌”。

随着时代的变迁,外国快餐在年轻一代心目中的地位降低了。如何保持品牌活力和吸引年轻人是麦当劳和肯德基必须面对的问题。

为什么中式快餐干不过肯德基和麦当劳?

在如今西式快餐这个领域上,基本上肯德基一支独大,麦当劳也不是肯德基的对手,之所以肯德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分店如此迅速,我觉得和自身的市场定位有一定的关系,虽然肯德基与麦当劳两者在口味食品上有很多相亲,但是价格上肯德基要略微便宜一点,因此肯德基占据了中层人流市场,所以非常受大家欢迎。

而中式快餐之所以干不过肯德基与麦当劳,是因为中式快餐在大家潜意识当中属于家常菜,因为肯德基里面制作的美食平时在家里面无法进行操作,所以肯德基要略胜一筹,况且肯德基的价钱也并不是很昂贵,平时两个人吃一顿几十块钱就可以搞定,并且肯德基在就餐环境上要远高于很多中式快餐,这也是肯德基比较受关注的一个地方。

其实吸引肯德基大部分人群还是以小孩子为主,因为在肯德基当中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东西,那就是儿童游乐区。这也是肯德基一种经商手段,用此来吸引小孩子的关注。

所以小孩子到肯德基里面就算不去消费,只是单纯的去玩,店家也会非常欢迎。而这也是中式快餐店当中绝对不可能存在的地方,但是建议家长还是少带孩子去吃这些所谓的洋快餐油炸类食品,对孩子的身体发育不好,可以吃,但不能够由着他们的性质经常性的食用。

中式快餐为什么出不了“麦当劳、肯德基”?中式快餐存在着什么困难?

对比一下中式的快餐以及西式的快餐,大家会发现我们中国很少会有像麦当劳或者是肯德基这样的出名的快餐。无论中国推出了怎样的快餐形式,似乎都比不上麦当劳和肯德基。

各地的小吃都很出名
不同地区的小吃受到了不同地区的居民喜欢,所以说没有任何一种小吃能够全国闻名甚至全世界闻名。因此中国的这些快餐或许能够给大家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谁都说服不了对方认为彼此的快餐是最优秀的,所以说无论中国推出了多少种快餐形式,但是最终都没有办法获取所有人的认可。
朱玉在前
而且像肯德基以及麦当劳这种快餐已经成为了大家心目当中的天花板,很多网友都表示有这些珠玉在前,想要再推出一些快餐,超过这两个产品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说大家没有必要将中式的快餐与肯德基和麦当劳相对比,因为无论怎样的快餐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并且有着各自的发展趋势,只要支持自己喜欢的就足够了。

关注身边的小吃
除了这些以外,其实像麦当劳和肯德基这种快餐虽然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但同时这两种快餐当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吃这两种快餐,所以大家没有必要总是将目光放在这些国外的快餐之上,相反大家应该关注一下身边的美食,有的时候身边的便宜美食其实要比这些快餐更好吃。

中式快餐为何出不了麦当劳肯德基

中式快餐出不了麦当劳肯德基的原因是暂无一家上市公司、走不出的区域市场、商业模式仍需打磨。
暂无一家上市公司

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安徽局近日公布的“安徽辖区拟首次公开发行公司辅导工作基本情况表”,老乡鸡餐饮股份有限公司赫然在列。

对此,该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不予置评,一切以官方信息为准。
公开资料显示,老乡鸡的前身为肥西老母鸡,成立于2003年10月,于2012年升级为“老乡鸡”,餐厅菜品以鸡汤和各式炒菜米饭为主。
长期以来,米饭快餐乃至整个中式快餐,都无缘资本市场。此前乡村基曾于2010年登陆美股,但由于此后业绩不佳,于2016年私有化退市。

真功夫曾计划冲刺IPO,但之后由于内部股权问题未能成行。
走不出的区域市场

近年来,中式米饭快餐品牌步入快速规模化时期,陆续涌现千店品牌。去年年底,乡村基集团旗下的乡村基和大米先生门店数量合计达到1000家;今年5月,老乡鸡也宣布门店数量过千。

不过与7000家的肯德基和4000家的麦当劳相比,中式快餐的规模差距仍然巨大。
而规模上不去的背后,则是中式快餐标准化程度不高这一难以解决的行业痛点。和君资深连锁专家文志宏表示,相比西式快餐以烤和炸为主,中式快餐的烹饪手法要复杂得多,如炒、炸、熘、炖、焗、蒸等,要把操作程序进行改良以实现餐品标准化,困难可想而知。

由于标准化程度不高,中式快餐大多偏居一隅,基本为区域品牌。比如大米先生专攻重庆、成都、武汉、长沙等南方城市,老乡鸡绝大多数门店都驻扎在安徽省内,另一家餐饮企业老娘舅则主攻长三角地区。
商业模式仍需打磨

赖阳指出,餐饮品牌跨区域扩张需要面对人员管理、供应链保障,以及运营体系等多重挑战。

“不同于正餐或者火锅,中式快餐的生存法则主要是薄利多销,如果要跨区域发展,势必会推高成本。到新的地方去开店,培养新的运营团队需要时间;如果要保证品控或许还需要在当地建立中央工厂,这些都是成本。叠加中式快餐较低的客单价,进一步拉长了资本回报期。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优客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oukehao.org.cn/article/140156.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优客号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