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里的数据局:“香飘飘一年卖出七亿杯”的数据是真的吗?有一组数据,今年很多人在传:全国约有90%以上的人没有喝过星巴克50%以上的中国人没有喝过农夫山泉12亿人没有出过国10亿人没有坐过飞机……乍一听着实是非常震人心魄,这些看似反常的数据
有一组数据,今年很多人在传:
全国约有90%以上的人没有喝过星巴克
50%以上的中国人没有喝过农夫山泉
12亿人没有出过国
10亿人没有坐过飞机
……
乍一听着实是非常震人心魄,这些看似反常的数据,为的是证明一个简单的结论:中国的未来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哎,很新奇,以前没听过哟,很多人随手就转出去了,一波又一波的传播就来了。
这样的数据,有两个致命的问题:一是没有考虑竞品、替代品的占有率,二是用无效人群充人数。
以农夫山泉为例,有小7亿人喝过,已经是海量,国民超级APP微信也才破10亿用户(可能还包含一人多号的重复数据),怡宝、康师傅、百岁山、昆仑山、娃哈哈等品牌有自己的死忠粉,你抢不走,还要防止他们抢自己的粉丝。有些人他们只喝依云、巴黎水等高端水,普通饮用水人家根本不用。我老家在农村,农村人基本就不买水,喝的是井水,而中国农民有5.6亿。
很多产品的数据,没有剔除一人重复购买,而老人、未成年人等占比很大的人群,并非很多产品的目标人群。
上面这些唬人的数据,就是一种很常见的数据局,只是你稍微一细想,就能看出其中的破绽。
营销里,数据用好了是劝人买买买的武器,用不好就是骗局。
▼
第一种数据局,用巨大的数据调动用户的从众心理。
面对巨大的数据,人们会下意识从众,你一定想到了这个广告画面:
一年卖出七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两圈
这样的数据,哪怕是来自第三方,有时候也令人生疑。
加多宝曾经打出“中国每卖出10罐凉茶7罐加多宝”,就被王老吉干到了法庭上,落得个不正当竞争虚假宣传的判罚。
把撼人的数据放进广告,毫无疑问是提高转化率的杀手锏。普通老百姓不会研究量大和质好是不是一回事,他们更相信量大等于受欢迎。
类似的广告就不断出街,打出“一年接待545万顾客”的徐记海鲜,算实在的,乡村基干脆把复购人次算在内,它们的广告数据是“一年接待超过一亿人次”。
像这些数据,大到用户无法验证,质疑声总是如影随形。
有一点却不可否认,能够验证的数据,出现在广告中,是最无懈可击的表达,很容易取得用户的信任。
第二种数据局,反向操作,用微观可证可感的数据打爆卖点,从而快速获得用户信任。
台塑王品牛排说,一头牛仅供六客,高端感不用再多说。
水溶C100就更叼,数据精确到半个,它说,每瓶相当于五个半柠檬C,满足每日所需维生素C。
欧阳娜娜的跟斗翻得很有演技
第三种数据局,强行洗脑,鼓励重复消费,数据没有科学依据,就是品牌的销售向往。
每年逛两次海澜之家,每次都有新发现。
很精明地引导重复消费,没有这句广告语,你可能没想过要去海澜之家,听了这句话,有些人就会觉得,一年至少去买两次,好像是很合理的,具体合理在哪里,并不知道。
也有人开玩笑说,第一次是去买,第二次是去退,哈哈哈哈。
益达有一个酸甜苦辣系列的广告,有一集,连凯跟彭于晏说,餐后嚼益达,对牙齿好。彭于晏把连凯当作情敌,没好气地回了一句“我知道,要两粒在一起才是最好!”
两粒在一起也暗示爱情
一次吃两粒,这句话要的就是让你加快一倍速度吃完,再买新的。
品牌道高一尺,用户魔高一仗。有网友已经找到了破解大法,一粒掰做两粒吃。
继续说回利用超大数据,现在视频网站、付费内容App、网盘,动不动就叫你充年度会员。
比如喜马拉雅VIP,上面有10000本有声书,400个名家讲课,还有1000多本严选的书,只要是VIP你就畅听。
这里就涉及到第四种数据局,理论上你会得到无数优质资源,事实上限时里你用不了多少。
一年的时间,你能听完10个名家的系列讲课,就很不错了。
买网络平台的年度会员,一定要看最吸引你的少数几个,是不是值得,其余的只是看起来是你的,到头来你根本没时间消受。
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樊登读书、百度网盘、QQ音乐等年会员制度里,打出来的海量资源回报,都是这种数据局。
跟这个有点像的是第五种数据局,促销里很常见,限时限量,按着消费者的损失厌恶去打。
随处可见的某天到某天某折的促销活动,本来这个商品,你不是非买不可,但是买了也能用上。一旦你遇到这样的活动,你知道了你不买你就会有失落感,有一种到手的鸭子飞了的失落感。
麦当劳、KFC第二杯半价,HM第二件半价,双十一,等等,极短失效的利益承诺,都是在利用这种数据局。
数据只是表象,背后全是心理。
▼
前阵子,有年少的网友纳闷,杰伦微博数据那么差,为什么演唱会门票那么难买?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年粉丝们熬夜营业,硬是把杰伦的超话干到破亿,登了第一。
表面是第一的数据,背后其实是粉丝之间的攀比心理。
粉丝不在乎数据,只是不想让追过的划时代的偶像输。
这又是一种常见的(第六种)数据局,攀比激发的争强好胜,排行榜上的云集响应。
各种奖、各大排行榜、各种投票、各种对决综艺票选,都是这类数据局。
▼
营销里的数据局无处不在,最后我也给你透露一个数据:
支付宝有6亿多一点用户,全国有近6成的人没用过支付宝。
不知道这一刻,你是不突然也感慨万千,胸中燃气一把火,长叹一声“中国的未来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马云的笑声风中流转)
我听电视上说:香飘飘奶茶,一年喝死七亿多人,尸体连起来可以绕地球两圈!
农药牌奶茶,一年喝死两亿多人,尸体连起来可绕地球两圈。真是喝一瓶想两瓶,喝两瓶时已经先走了,有效解决节假日地狱人挤的麻烦。
香飘飘的奶茶一年卖出七亿杯可饶地球一圈 我就给你们奶茶杯15厘米你们给我算算(算式要写好在回答)
如果真的是7亿,那销售额是多少呢?纳税又是多少?是不是涉嫌“偷税门”事件?之前的广告是:香飘飘奶茶一年卖出3亿杯~被子连起来可绕丢球一圈。
有关香飘飘奶茶广告词 什么‘7亿多杯杯子连起来绕地球2圈’ 数字求解。。。
地球一圈既是赤道的周长,赤道周长是 40075.7Km,两圈就是80151.4KM等于80151400M等于8015140000cm。杯子多长?10CM.7亿个杯子就是700000000*10等于7000000000cm。
香飘飘奶茶是如何做到一年销量卖出两亿杯业绩的?
香飘飘奶茶能够这么屹立不倒甚至有超凡的销量都居功于品牌自身的洗脑式营销。在人们的记忆里,香飘飘奶茶就是周杰伦的第一支冲饮式奶茶广告,无数女生爱慕的歌唱天王周董代言的品牌必然让人趋之若鹜。
其次,香飘飘奶茶作为中国少有的冲饮式奶茶自然也能吸引不少尝鲜的年轻一代,它携带方便,像泡面般的存在,只要你加上热水就有一杯浓郁温热的奶茶随时随地可以饮用,温热你的肠胃。再加上有知名明星加持,粉丝蜂拥,风头可谓一时无两。所以能够一年卖出两亿杯奶茶,的确不在话下。
而后,香飘飘奶茶在明星势力营销下越发具有知名度,不再局限于邀请代言人,开始向影视方面加插植入奶茶广告。
回想一下我们曾经看过的大大小小影视作品都能捕捉到香飘飘奶茶的踪影。在你津津有味的看连续剧时主角手中拿的奶茶,定睛一看“哎哟,那不是香飘飘奶茶吗?”。所以在无孔不入的影视植入中,我们也深感佩服香飘飘奶茶的高超营销。
香飘飘奶茶一直在走平民化路线也是它成功的关键。因为价格和味道的确比市面上很多饮品奶茶都做得好。而且近年来香飘飘也一直在创新奶茶的口味品种,力求吸引更多受众群体,争取做奶茶届的顶流。
在最新一期香飘飘奶茶广告里,香飘飘邀请了当红偶像新生代TFBOYS成员王俊凯代言。作为新一代当红炸子鸡,在一波粉丝带动下香飘飘又得上热搜了。
香飘飘销售量可绕地球几圈?
现在是三圈了好不 10年“杯装奶茶开创者,连续七年销量领先.一年卖出七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两圈”! 11年“杯装奶茶开创者,连续八年销量领先.一年卖出十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三圈”!
放弃铁饭碗回家创业,如今公司上市估值70亿,他怎么做到的?
2017年6月6日,在连续三次冲击IPO失败后,香飘飘发起了第四次冲击,并且成功过会,完成上市,结束7年的IPO上市长跑。本次IPO,香飘飘拟募资7.48亿元,投资与主营相关的液体奶茶建设项目和杯装奶茶自动生产线项目,公司估值达到74.8亿元。
这句广告语霸占了各大电视台的荧屏,用如雷贯耳、家喻户晓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但是比起香飘飘品牌本身,它的创始人蒋建琪就低调许多,鲜有人知。 蒋建琪出生在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湖州南浔,从小就生活在浓厚的经商氛围之下,他从小就帮爸妈的包子铺吆喝卖包子,每天都围绕在生意之中。 当时他大专毕业之后,被分配到铁路局工作。捧着铁饭碗的他日子过的极其清闲,上班喝茶看报纸,探讨国际形势,批评当下政策,下班就回家研究怎么烧菜好吃。
这样的日子让他极不舒适,恰巧此时学食品专业的表弟在南浔办了一家小食品厂,主营糕点,蒋建琪就隔三差五回去帮忙。 这样的日子虽然有些颠簸和辛苦,但是总比每天清闲过日子有趣多了。那个时候,一个春节,他就能赚一万多,在一张电影票才五毛钱的时代,一万块可是巨款。
那时蒋建琪最开心的时候,哪怕现在一天能挣一百万都没有那时开心。 1985年,表弟因为想做别的生意,决定放弃食品厂,于是20岁的蒋建琪不顾家人的阻挠,毅然决然的放弃铁路局的铁饭碗工作,回家接手表弟的食品厂。 创立“老顽童”棒棒冰,年赚几百万 接手初期,他发现了一个极大的问题!当时,这个行业内采用的是代销制,经销商负责卖货,卖不掉的还回厂家。
蒋建琪认为代销制是一个种极不妥当的经销方式。生产与渠道两个环节不能相互制约,造成大量成本浪费,逼得有些厂商把余货放到冷库第二年继续卖。 为了摆脱代销模式,1886年蒋建琪另起炉灶,创办了自己的食品厂,主营棒棒冰。
蒋建琪深谙食品行业中食品味道的重要性,于是他找到自己在食品研究所的亲戚帮忙制作棒棒冰的配方。 蒋建琪将棒冰取名为“老顽童”。源自《射雕英雄传》里面的老顽童周伯通,便于记忆。因为当时食品品类稀缺,“老顽童”棒棒冰很快就受到大众的喜爱,到了2000年,老顽童的盈利都达到几百万。
试图转型,创立香飘飘 但是,蒋建琪并没有因此满足,他发现,棒棒冰是一个极受季节限制的产品,夏季销量高,工厂生产量大,可是到了冬季,销量明显下降,老顽童遇到了自身的局限和瓶颈。蒋建琪开始谋求他路,但是具体玩做什么他心里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只知道做喝的东西会比做吃的东西销量大。 直到2004年,蒋建琪路过一家奶茶店,这家奶茶店门口排起了长龙,忍不住好奇的蒋建琪也排队买了一杯。奶茶的味道很不错,于是他萌生能不能把奶茶方便化,不用等待那么长时间。
有了想法的蒋建琪说干就干,他请来杭州市科技农业研究所帮助研发配方,请设计公司设计包装,大约半年多以后,产品试制成功。实验室里飘出了阵阵奶茶的香味,于是蒋建琪就为其取名为“香飘飘”。 在上市之前,蒋建琪选取了四个城市对香飘飘进行市场检验。他选取了南浔周边的温州、湖州、无锡、苏州四个城市试销,每个城市只选取中学、大学、标准超市,并且每个销售点公司都安排人员跟踪,继而再将结果画成图表。
半年的测试结果令人满意——这是一个有潜力的产品。抛开硬性的数字曲线,单凭自己眼睛看到的,都让蒋建琪兴奋不已。 虽然测试结果表明产品将会受到市场的欢迎,但那时蒋建琪并没有立即把产品大量投放到市场之中。
为了避免大公司大企业发现商机之后直接抄袭然后把自己打败,他首先选取学生为目标,先后以杭州、郑州、南京、北京等几个有辐射力的大中城市为中心,在学校周边的商店和超市进行试销。做深做透,继而再向周边城市辐射,借势成事,水到渠成。 这样一推进,香飘飘得到了很好的市场反响,订单电话响个不停。
2005年于济南举办的全国糖酒订货会,香飘飘正式向全国招商。此前,经销商们从未见过杯装奶茶,亲口品尝后兴奋不已,现场签单者络绎不绝。数月后,全国各地的订单纷纷向湖州聚集,香飘飘当年的账面资金,迅速攀升至5000万元。 有了宽裕的资金之后,蒋建琪明白必须快速抢占市场,占据人们的眼球,一定要先入为主。
于是蒋建琪在湖南卫视斥资3000万做广告。成为奶茶行业第一个做广告的。 蒋建琪心里很清楚:“ 对于比较容易被模仿的新产品,第一次出拳一定要重、要狠,一定要迅速打进顾客心智。
” 皮接着广告的效应和市场的推广,其销售额从2005年的数千万元一下跃升至2006年的4.8亿元,一年时间,放量速度之快,让蒋建琪自己都觉得意外。 异军突起,四面楚歌 当年香飘飘毛利率高达百分之四十,这一惊人的数据立马引来同行,2006年下半年 ,喜之郎、立顿、大好纷纷杀入杯装奶茶行业,一时间全国上上下,涌现了大大小小的十几个杯装奶茶品牌要与香飘飘分一杯羹。当时的喜之郎还放言两年内拿下香飘飘。 面对对手的崛起,香飘飘并没有感到太多压力,特别是喜之郎,由于喜之郎最开始的奶茶不叫优乐美,就叫喜之郎。
喜之郎本来就只专注于果冻的,突然进军奶茶行业,消费者捧起一杯奶茶难免会联想到果冻,进而影响购买欲望。即时喜之郎投放4倍于香飘飘的广告费用,但是依旧无法撼动香飘飘的地位。喜之郎的这一命名失误让蒋建琪觉得敌人并没有想象中的厉害。
加之2005和2006年两年的打拼,香飘飘南征北战,一骑绝尘,于是开始飘飘然了。 香飘飘飘飘然 2007年蒋建琪玩起了多元化,一是投资数千万开发“方便年糕。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优客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oukehao.org.cn/article/139328.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优客号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