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耳挠腮、捶胸顿足!

写文案没思路、没想法、不知道要写什么的这种状态,对任何文案人来说,绝不是什么稀罕事。

痛苦且煎熬,又习以为常。

基本上所有做策划、做创意、做文案的都经历过,且一直都会碰到这个问题。我也经常会大脑短路,那滋味简直令人抓狂。

头脑风暴会上,别人激情四射,侃侃而谈,创意玩法一个接一个,而自己脑袋一片空白,只想快点结束;
写文案时,别人很快就能有一个不错的切入点,而自己毫无思路,还在默默查案例。

这是通病!

很多培训专家轻风云淡的说学几个技巧,再推荐你看几本书就OK了。

别听他的,扯淡!

到最后他会告诉你:不是方法不行,而是你不行!

长期而言,一个文案,看过的东西一定是写出来的成百上千倍,或者说素材存储量一定是远远高于产出量的。

你需要大量的看、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记录、大量的观察生活,不停的积累自己的 “素材库”。

只有量变才能产生质变。

为啥我说很多培训专家说的就是扯淡?

因为想要有创意有想法,技巧只是辅助,关键还是长此以往的积累和练习,强化内功。

怎么可能一步登天!

这就是为什么每次要创意,别人能高效而你只能想破头,最后推脱于 “创意是需要时间的”。

别人早就建好了自己庞大的素材库,只需要调用即可,而你只能想破脑袋或临时找案例。

没什么想法是凭空出来的,总会有外物的刺激,不要想着无中生有, 那可能是上帝该干的活。

所以,对于 “写文案没灵感、脑子空写不出” 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基本都是一样的:

1、大量的看各种国内外经典案例,把脑袋撑爆,把素材库也给撑爆,你会看到越来越明显的疗效。

2、长期大量的阅读,不只是技巧理论类,各种书都得看,多出去逛逛,多看看生活中的人。这是个持续自我丰富的过程。

3、可以挑选几个输出质量稳定的品牌,假想自己在为他们服务,每次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去写这些品牌的文案,并备注好你的文案策略和逻辑。
然后等到品牌官方发布文案后去对比下:他为什么那么写,他的策略逻辑是什么,和你有什么不同。一定要去分析。
前2点其实就是不断积累的过程。
很多时候,你看别人有想法有创意,仅仅是因为他知道而你不知道,就这么简单!
过去我看得多,积累得多,至少我想到一个好点子的概率都会比你大点,这是毫无疑问的。
浅层次的创意比拼,也就是在比拼谁见多识广。太多时候,脑洞大的人和一般人之间其实就是隔了一个案例。
人最怕的不是不敢想,而是根本都不知道,你让他怎么想?先别管什么创意,什么灵感。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大量去阅读、去看案例、去记录。
没人能一开始就无中生有,脑袋空当然就啥也想不出。

我之前给推荐过一些网站《推荐13个优质广告案例网站,个个都是你想要的!》大家没事可以去看看,收纳入自己的素材库,分门别类。

再说第3点,它是一个不断转化和练习的过程,把积累来的东西不断进行刻意训练,不断总结反思。
这会让自己一直保持高效的创作状态。要写文案,手不能生不止要有一颗不断思考的脑子,还要有一双停不下来的手。
而且你去假想服务其他品牌,这一点都不亏,提升是自己的,培养策略思维也是自己的。他们还能持续为你提供优质作品对标,长期 “服务” 又何妨?
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动作,坚持的时间越长效果就越好。但它有时候确实解决不了眼前没灵感、脑子短路的这个状态。
我们写文案时,有的时候就是突然脑子宕机,大脑好像不在自己脖子上了,感觉脑子里啥货都没有——
以前看过的书、读过的资料、前一天还在跃跃欲试的选题、早上才刚看完的内容......等等,都莫名不复存在,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确定这些都还在我脑子里,但就是没了灵感,是一丁点儿灵感都没有。
那滋味真挺让人抓狂的,写东西完全是硬憋。

这个时候怎么办?方法很多,不过我个人用得最多的是3个方法。
也并不是什么奇门绝技,纯属个人习惯,大家有兴趣也可以参考。1、放空

写不出来咱也不强求。当我连续几天没有一丝灵感的时候,我干脆不想这个事,完全放空自己,有时间的话就打打球,没多少时间就看看综艺,看之前看过很多遍的经典老电影,看看球赛,或者干点简单不费脑的机械式活儿等等。

这跟一些人喜欢去散个步、游个泳、出去旅游、约三五朋友喝酒......是一样的。

当把脑子放空,有些东西就更容易进来,灵感这种状态也慢慢就出来了。

前奥美全球执行创意总监尼尔·法兰奇写文案,总喜欢看完大量资料后,绝不动笔。而是先喝点红酒,然后睡睡觉,或者干一些不着边际的事,把脑子放空,让重点进来……

2、狂塞

有时候,并没有那么多时间让我去放空,怎么办?

唯有把脑子挤爆了。

我会去翻看相关的书、大量的看相关文章,越是没灵感我越去看,往脑子里面装,强行把东西给逼出来。

我知道,这个状态下,吸收效率是很慢的。但没办法,只能来硬的,所有东西都一样,0到60很简单,90到100就很漫长了。

脑袋要被撑爆,想法自然喷涌而出,灵感也会溢出。

奥美文案女王林桂枝,据说当时为了做一个汽车广告,还专门学习了机械原理,也算是把隐藏的idea直接给挤出来了。

3、激活

我还有另一个方法,这个挺适合我,效果不错,就是找个人围绕一个话题和我聊聊。

其实那些系统知识、那些想法一直都在我脑子里,只是脑袋宕机的时候调取不出来而已,去深入沟通能帮我激活这些信息。

本来刚开始聊的时候,我是没多少想法的,聊着聊着,脑子一下就重启了,越说越来状态,灵感不由自主的外泄,根本停不下来。

好了,这3个就是我最常应对的方法,对我来说最最奏效的还是狂塞和激活这两个。好用不好用,你且试试。

要不然还能咋地,总不能一直抓耳挠腮、无可奈何吧?

脑壳疼!!

好了,这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长期的短期的都有了。

我的方法不讨喜,很苦逼。

如果对你有些许帮助,欢迎分享给你身边的人。

-END-

写文案没灵感怎么办?

这灵感可不是说有就有了,那是在一个特定的背景中可能看到什么人事物突然产生的一种想法或意念,可遇不可求呀!写文案没了灵感,可以换换思维转移转移注意力,说不定突然就有了。对于写文案这种事情,应该是一种技能,是知识和素质的积累,如果写这些靠灵感的话,那说明你该学习这方面的功课了,在这方面用用功吧,必备的知识具备了,那应该是手到擒来的事情,灵感只是锦上添花。

“想写作,提笔脑子空白写不出,我该怎么做?”

想写文字的人很多,很多新人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心里很想写,但一提笔脑子就一片空白。这样的问题我也曾经遇见过,可以说很多新人阶段都会遇到。

如心灵感悟,成长励志,读书感等等。 建议大家用有道云笔记,手机电脑平板都可以自动同步保存,用微信号登陆,不用担心被丢,还可以随时翻出来看看。 时刻保持好奇心,敏感心,用孩童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带着问题来看待周遭的所有事物,让一切为写作铺垫,为写作服务,用眼用心用情感受世间万物。 素材库分为自己记录的直接素材,还可以是别人文章里优秀的金句,名人名言等。

丰富的素材库就是写作者的无价宝藏,我们要做到心中有粮,提笔不慌。随时素材库里要有50个选题备存,找到安静整块时间时,从中挑选自己有感觉能写成文的一个主题,最好一气呵成写成文章。 刻意练习法 美国著名作家富兰格林,他写作初期的训练方式很值得新人借鉴,也就是人们常提到的“刻意练习法”。

富兰克林找出自己喜欢的文章,阅读三遍以上,做笔记,拆解它,放几天后,再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述出来,找出自己所写的文与原作者的差距在哪里,从字句段落到整篇文章进行对比,从文笔到思想深度。 我们在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中,不断记录好词好句,扩充自己的词汇量,这是最笨最稳的办法。 当你写不出来时,可以试试这种办法进行刻意练习,如此练习三月到半年,再也不会提笔头脑一片空白了,因为你积累了很多文章中的素材和案例,脑海中存了很多写作的材料和方法。

“复述式写作法” “复述式写作法”和上面的“刻意练习法”有相似之处,但是“复述式写作法是”把看到的文章中对自己有用的内容进行发散延伸,结合自己经历的事例,再查找一些资料写成一篇文章,很适合新人练笔阶段。 比如现在的自媒体爆文,多数文章所讲大道理都是大同小异,如三观、教养、自律、读书,情商等观点。不同的作者是结合不同的案例,最终所表达主题是类似的。

三观不合的人相处是多么累;有教养的是有哪些共同特征;自律等于自由,自律就是生产力;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情商高的说话就是不给人添堵,无外乎就是这些道理。 那么我们看到读书改变命运的文章,是不是会联想到自己和身边的人,那你就可以用你自己熟悉的事例,自己所理解的角度去写这个主题。 “复述式写作法”主要是指: 1.发现有用的信息,用自己的现有的能力去理解它,让这些知识和个人的理解产生碰撞,产生灵感。 2.进一步思考,将所学的知识主动运用,把所学的新知识合上书本写下来。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并查找相关案例,论证刚看到的观点知识。 4.进一步思考,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开始实践写作。 也就是抓住有用信息理解概括,用自己的话讲出来理解的意思运用。总而言之就是用大脑加工信息,输出信息。

记得古典老师在《跃迁》中说,这个时代的文盲不是指不认识汉字的人,而是不懂得用搜索引擎在网络查找资料的人。 我们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按问题脉络往下挖掘,搭建自己对于某一方面完整的知识结构,同类型的书籍得多看几个作者所写的文字,让自己这块知识形成体系化。 找到书中关键点和答案用自己的方式记下来,可以是日常话的语句,可以是触动自己的独特观点。 读书是积累,积累词汇,积累语句,就是贯彻毛老人家提出的“拿来主义”,然后是逻辑,这个是潜移默化中培养的;不过关键的是你要动笔,动笔的过程就是将写作能力内化的过程,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动笔千遍,下笔如有神助。

不管是“刻意练习法”还是“复述式写作法”,都得亲自去行动实践,否则仍然是一句空话,仍然提笔头脑一片空白。

写文章的时候没有思路怎么办?

写作时没有思路,我建议先放手手中的笔或离开电脑,站在阳台或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放松一下,不要硬着头皮写,那样不仅效果不好,甚至可能出现自己写的内容,前后不搭的东拼西凑。
1.适当的放松自己,不要给自己施加太大的压力,因为一个好的心情,更便于自己在写文章的时候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3.让自己处于一个安静的环境中,这样更容易让自己的心情沉淀下来,认真的思考,便于自己找到灵感。

工作写文案已经没什么灵感了,有什么找寻灵感的好方法吗?

如果写文章没有什么灵感的话,就应该多出去走走,多感受一下大自然,这样放松一下心情,也许就会找到新的灵感或者放下手头的工作就去玩一玩。不管是干点什么,先把手头的文案工作放下。

自自然然以后就会能够想到想要写的东西。如果写不出来还在那里硬要想着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效率会非常低,质量也会非常差。

因为人也不是机器人。

肯定是需要放松的。只有放松的状态下,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文案工作确实是一个需要不断靠脑力的工作。

因为总是需要去想一些比较新奇的点子。所以不要以为这个动作非常轻松,这是非常消耗脑力的。

如果想要,平常的时候能够出手成章。

就应该平时的时候多积累素材。把自己想要写的素材都写在一个本子上。这样自己想要写的时候,翻开自己的本子,就可以知道有很多要写的东西。

平常的时候肯定有很多时刻是想有感而发的。把这些东西都记录下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不可能在想要写的时候灵感就爆发出来了。同时需要把这些灵感记录下来,然后在自己想要写的时候翻阅一下。

这样就会比较容易写出来。

平时也一定要多做一些阅读的积累,如果不去阅读其他人都能知道的话也是写不出来的。而且如果想要自己写的好一点的话,一定要去阅读那些写的优秀的文章。潜移默化就会影响到你的文笔。

所以日常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不可能一直都往外输出,然后不积累东西。一些文案工作者他们都会有自己的笔记本,他们会把看见书里的好词好句记下来,然后用在自己的文章里面。所以记录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写不出东西怎么办?分享三种大技巧,助你我顺利度过写作瓶颈期

我现在不止在写作瓶颈期,还犯了拖延症的毛病。最近我什么都写不出来了,脑子里空空的,一点灵感都没有,而且需要写文章的时候总是想着拖延,并没有什么动力或者热情。

这种写作瓶颈期,真真不爽。现在我把如何度过写作瓶颈期的三方面技巧分享给大家。
一.帮助你顺利度过写作瓶颈期的六个方法 01: 对自己更有耐心,呵护写作的初心              远离或忽视批评的声音 02: 保持写的习惯,练习越多,表现越好              把它当成肌肉训练 03: 降低写作的期望,记录生活事件,可以写心情日记 04: 多阅读多输入 ,给大脑充电,阅读,看电影,旅行,参加活动 05: 寻找写作榜样,从榜样中汲取力量,不断激励自己 06: 加入社群,找志同道合的伙伴
二.治好你的写作拖延症4个方法 01,5分钟自由书写用5分钟的时间,把自己内心的恐惧畅快地写出来。 02,婴儿学步的方式把一篇文章拆解成一个个小的步骤,从很小的步骤开始写,这样就不会有太大压力。

03,用小黑屋软件来写初稿在写初稿的时候,要对自己狠一点,用小黑屋的锁定功能来写作,不写完初稿,电脑就不能做任何事。这样可以排除干扰,让自己集中注意力写作。 04,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我们要把“写”和“修改”分开来,对于初稿而言,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三.你也能持续创作几十年的三步法 01.  不断学习新东西,进入新的领域对于一名写作者,要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因为你需要持续有新的内容跟读者分享。持续学习,有一个很好的方法,那就是进入新的领域,学习新的知识。 02.对人保持好奇,研究人性写作本质上是一种沟通,通过文字的方式,与人沟通。

所以,写作者要对人保持好奇,也要去研究人性。当你对人有一份同理心,你写出来的文章,就能打动更多人。当你认清人的本性,你就能写出更有洞察力的文字。

03.  学会取悦自己,感受写作的心流写作首先要取悦自己,如果你写的文字没法取悦自己,如果写作让你觉得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写作这件事是没法长久写下去的。呵护住写作的初心,我手写我心,坚持不懈总会点亮一盏心灯以上的写作小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轻松度过写作瓶颈期,打败写作拖延症,也能让我们持续输出,保持写作热情。

我是个文案 这几天感觉心情非常烦躁 也写不出东西 还常常走神 该怎么办呢

别太紧张了,像做你这样工作的,可能都会在某个时期出现这种问题,所以放宽心,出去走走会有新的收获。现在建议你看下优酷网制作的《泡芙小姐》第二季第6集《泡芙小姐的手表》,情况应该跟你现在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