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优客号首页
  2. 用户投稿

月球科研站何时建成?中国人何时登月?揭秘

月球科研站何时建成?中国人何时登月?揭秘11月21日,联合国/中国空间探索与创新全球伙伴关系研讨会在海南正式开幕。未来我国的深空探测将走向何方?月球科研站什么时候能建成?具体长什么样?央视新闻总台记者专访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来听

11月21日,联合国/中国空间探索与创新全球伙伴关系研讨会在海南正式开幕。未来我国的深空探测将走向何方?月球科研站什么时候能建成?具体长什么样?央视新闻总台记者专访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来听他的解答。

我国探月工程进行到哪一步?

吴伟仁院士介绍,我国探月工程从2004年开始,当初规划的绕月、落月、采样返回现在基本完成。目前已将嫦娥六号划入四期工程,将与嫦娥七号、嫦娥八号、建科研站建设联系在一起。

前面三大步已经完成,接下来将实施四期工程。以后可能还有五期工程、六期工程。

月球科研站什么样?

吴伟仁院士表示,我们先组成一个国际科研站的基本型,在这个基础上扩展成一个国际月球科研站。

其主要组成的部分包括:

安全着陆;

有行走的月球车,现在嫦娥三号、嫦娥四号都释放了月球车,但是车子很小,以后的车子会更大,而且可以坐人;

有能源供给,比如现在正在研制新的能源系统,如果把核能用在上面,就可以长时间大功率解决能源问题;

有通信设施,上面有网站、基站可以实现和地面之间通信,比如和火星通信或者和其他行星通信,要有中转通信的设施。

月球科研站为何选址月球南极?

据介绍,我国是第一个提出在月球南极设科研站的国家。天文学家推测,月球南极可能有连续180多天的极昼,这样至少有光照,温度应该能达到-80℃到-100℃左右,这保证人和机器可以长时间扛下去,所以要选在南极。

苹果调整iOS16界面UI适配机型(iOS16系统或将首发登场)

深空探测未来十年飞向何方?

吴伟仁院士介绍,我国深空探测未来10—15年的规划主要分成四部分:一是月球探测;二是小行星探测或撞击;三是行星探测;

四是发射重型运载火箭,将现有的火箭推力提高4倍左右,为载人登陆火星、登陆月球以及近地空间大批量的运输做好准备。

苹果调整iOS16界面UI适配机型(iOS16系统或将首发登场)

中国航天员何时可以登月?

吴伟仁院士介绍,将在载人登月之前完成建立月球科研站基本型,预计到2028年左右,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可以建起来,我国航天员有望在十年内登上月球。

届时,月球将成为我们深空探测的前沿基地,飞往火星等其它星球时就能在月球中转。

苹果调整iOS16界面UI适配机型(iOS16系统或将首发登场)

文章出处:科普中国

中国登月成功是哪一年

中国登月成功是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

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标志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任务,将实现在月球上软着陆和自动巡视机器人勘测。

中国何时登月?

“嫦娥”登月在2022年左右中国首次登月计划分三步 据中国月球探测计划的有关负责人披露,未来几年如果顺利实现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目标,中国可望在2010年以前完成首次月球探测。 据最新出版的《了望》周刊报道,中国的登月计划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发射太空实验室和寻找贵重元素的月球轨道飞行器;第二步,实现太空机器人登月;第三步,载人登月。

月球探测是一个国家空间技术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各国探寻太空商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中国政府于2000年11月发表了中国航天白皮书,初步确立月球探测的目标,明确提出近期发展目标包括“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同时提出选择月球探测的目标必须突出特色,既要填补中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的空白,也要为人类建立月球基地增添新的科学依据,尽量避免重复其他国家已做过的工作。 中国为登月计划成立了第一个空间机器人的专门研究机构,即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空间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

该中心的太空机器人专家称:太空机器人将在中国人登上月球前承担主要探测任务,在卫星维修、太空科学试验等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希望将来建立国际月球基地时,中国也能作出贡献。据已有的设计模型,用于月球表面探测的机器人轻小灵巧,会自由移动、爬坡和躲避障碍,并能适应月球上大温差和辐射等环境。 有科学家预言,21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将是建立利用太阳能的“月球城”–多余的能量将被传送到地球上的采集点。

中国一旦成功实现载人登月,将成为世界上移居月球俱乐部的创始成员。 中新网11月29日电据新华网上海频道报道,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28日在此间表示,中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进展顺利,运载火箭、探测器、数控、发射场和地面运用五大系统均完成初样阶段,各项技术指标均已确定,目前已进入转正样阶段,预计2007年发射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将不成问题。 欧阳自远院士是应首届长三角青年创新论坛的邀请,来上海做空间探测与中国月球探测的特色和创新的主题报告。

据欧阳院士介绍,中国探月计划经过长期准备、十年论证,其实早在2004年1月嫦娥工程正式立项前,已经有很多单位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过各项预研。对于这样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科学家首先将其划分成五大系统分别进行设计,设计方案讨论通过后,研制出原理性样机,再对样机经过各种复杂的实验,制作成初样,各项技术指标确定后,还要转成正样,再对正样进行单测、联测、综合测等各种测试,以保证任何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中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主要分成绕、落、回三个阶段:2004-2007年为绕的阶段,主要目标是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围绕月球进行一年的探测;2007-2012年为落的阶段,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与月球巡视探测;2012-2017年为回的阶段,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并采样返回。

只有完成了这三个阶段以后,中国才考虑载人登月。 目前,中国已经选定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火箭选定长征三号甲。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目前初样星的整星测试已经完成,开始进入正样星的研制;承担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甲火箭也已经投入生产,为了保证完成月球探测工程任务,科研人员对长三甲火箭进行了41项提高可靠性的设计。( 中国在2004年2月十三日公布首次探月计划——嫦娥计划。

计划分“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首期“嫦娥一号”绕月工程,总投资14亿元(一个比较常见的比喻是:“第一次探月工程的花费也就相当于修建两三公里地铁的钱。”),将在2007年以前发射一颗绕月卫星。此后10年间,中国将陆续进行月球车在探月软着陆以及机器人月壤采样工作。 [编辑]首期计划“嫦娥一号”绕月工程四大任务是
一.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精细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构造和地貌单元,进行月球表面撞击坑形态、大小、分布、密度等的研究,为类地行星表面年龄的划分和早期演化历史研究提供基本数据,并为月面软着陆区选址和月球基地位置优选提供基础资料等。

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主要是勘察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铁等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绘制各元素的全月球分布图,月球岩石、矿物和地质学专题图等,发现各元素在月表的富集区,评估月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等。
三.探测月壤厚度,即利用微波辐射技术,获取月球表面月壤的厚度数据,从而得到月球表面年龄及其分布,并在此基础上,估算核聚变发电燃料氦-3的含量、资源分布及资源量等。
四.探测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月球与地球平均距离为38万公里,处于地球磁场空间的远磁尾区域,卫星在此区域可探测太阳宇宙线高能粒子和太阳风等离子体,研究太阳风和月球以及地球磁场磁尾与月球的相互作用 在太空中走得更远正在成为中国航天人的新梦,随着国际深空探测热潮的又一次兴起,中国的探月计划也开始紧锣密鼓地展开。

近日,记者专访了中国探月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

中国人2030年有望登月是怎么回事?

据报道,近日欧空局局长约翰·迪特里希·沃尔纳在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作《欧空局关于月球国际合作的设想》的主旨报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吴燕生在本次大会上透露,中国已开展载人登月概念研究。

报道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也在会上说,中国正在进行载人登月的预研和前期准备工作,虽然还没有立项,但时间应该不会太长。

杨利伟还表示月球是人类离开地球迈向深空的跳板。当前传统航天大国和新兴航天国家都有月球探测活动的规划。欧空局提出的建设“月球村”等概念,也是中国长远的目标。

对于后续的月球探测,中国正在概念设计和规划研究,把重点放在月球南极。

对于月球南极的水以及南极永久阴影区的探测酝酿着更重大的科学发现。中国推动月球南极探测的国际合作,可合作建设月球科研站,包括建设能源长期供给、自主运行的月球基础设施以及开展长期科学实验。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优客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oukehao.org.cn/article/137898.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优客号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