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优客号首页
  2. 数码

不做头脑风暴就没有创意吗?

不做头脑风暴就没有创意吗?创意从哪里来?绝大多数公司认为创意在办公室里。因为公关/广告公司最喜欢干的事儿,就是把一群“创意精英们”关在一个会议室里脑暴,然后说:明天就得要,今晚想不出来就都加班吧。这就好比把爱迪生关在酒店房间里,然后要求他在

创意从哪里来?

绝大多数公司认为创意在办公室里。因为公关/广告公司最喜欢干的事儿,就是把一群“创意精英们”关在一个会议室里脑暴,然后说:明天就得要,今晚想不出来就都加班吧。

这就好比把爱迪生关在酒店房间里,然后要求他在下个星期二之前发明电灯一样荒唐。

创意其实只在两个地方,一个是终端卖场,另一个是消费者家里。你只有在终端卖场才能发现消费者的决策过程,而在消费者家里才能发现他是这样使用这些产品的。但这两个地方,是做市场、公关、广告的人最不常去的。因为要观察、访问、调研、分析,做洞察,这“效率可太低”了,还是头脑风暴省事儿。

当然,我不是要彻底否定头脑风暴的价值,而是想说:即便是在办公室,其实也有远比“头脑风暴”更好的方法。这就是爱德华·波诺讲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说起来挺简单的,只有三个步骤:

1、选择适当的焦点

2、横向置换产生刺激

3、建立联结

做起来也不难。

第一步,找焦点

这个焦点可以是任何东西,可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个需要达成的目标,或者是一个物体。比如,焦点定为:你喜欢的姑娘。那么在焦点下面会有很多姑娘的特性,漂亮,聪明,可爱,……,衰老。

这些特性中,“聪明”、“漂亮”你都很喜欢,“衰老”你不太喜欢,这我们就可以进行置换。

第二步:横向置换

我们把衰老这个模块进行横向置换,替换为永不衰老。

此时问题来了,横向置换的后果是,产生了一个联结中断。在“你喜欢的姑娘”和“永不衰老”之间存在一个空白。这个空白看起来是个问题,但这也是创造力的来源。

这个“空白”就是我们寻找的刺激。

人脑是个自我组织系统,会不断建立联结。如果脑海中出现两个互不相关的想法,我们的思维就会出现跳跃,直到建立起一个逻辑联结为止。

第三步:联结

“一个姑娘在什么情况下永不衰老?”

我们的大脑会持续不断地思索“姑娘”和“永不衰老”之间的关系,直到思维跳跃将两者结合起来。

比如:

书中的人物不衰老

电影中的角色不衰老

游戏中的女主不衰老

……

总之是一个虚拟的人物。

如果我们给这个虚拟人物加上“互联网”、“社交平台”等特征,就会发现,这正是初音未来、洛天依、Lil Miquela等虚拟偶像的创新来源。

Lil Miquela在 Instagram 上拥有几百万粉丝, Chanel、Prada、Supreme 等潮牌、大牌轮着合作,在 Spotify 和 iTunes 上发布单曲、多次登上时尚杂志封面……但她是用CG技术合成的虚拟人物。

易烊千玺和虚拟网红Noonoouri

这就是“创造性思维”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寻找焦点:你喜欢的姑娘

第二步,横向置换:衰老,置换为永不衰老。

第三步,建立联结:虚拟偶像

说起来简单。但应用时还是有两点要注意的,第一个在于制造“空白”,没有“空白”就没有刺激,所以制造“空白”是创新的必要条件。

来看一个实际的例子

上海环球港4层当初有个小画廊,就开在西西弗书店的旁边。我去逛过几次,觉得好多画都挺好看,但从始至终没买过几幅,一是因为价格不算便宜,动辄大几百甚至上千块,二是家里也没那么多地方来挂画,能买个一两幅了不起了。

然后店里店外观察过几次,发现小画廊库存不少,很多画隔了俩月去看还挂在那。进店的也是看的人多,买的人少。偶尔跟他们扯几句,发现跟我的感受类似,预算没那么多,家里没那么多地方挂画。

想想这个地方的房租、水电、人员开支,我对它的未来并不乐观。那如果要用创造性思维,该怎么帮店主走出困境呢?

第一步,选择焦点,并罗列特性

焦点:小画廊的画。

特性:

1、价格贵,均价600-700,而客户的预算大多不超过200元。

2、客户家里没那么多地方可以挂画,所以缺少复购。

3、大多是买回去用做装饰(不是收藏),所以时间长了会腻。

4、而店里的库存很多。

第二步,选择某个特性,横向置换来制造空白

比如从“卖的少”入手,我们采用“夸张”置换——与其卖得少,干脆不卖了。

这时就出现了一个空白:不卖画,收入从哪来呢?

如果不卖,店主拿什么盈利?一个月的房租水电人员开支,该拿什么来付呢?

第三步,在空白处建立联结

于是我们思考:商品除了卖之外,还有其他盈利的方式吗?

发现还有租赁,赊销,易货,商业赞助等方式。既然不能卖,那么可不可以出租?

比如将卖画变成租画,借鉴视频网站的会员模式,199元/年开通年费会员,一年就可以换12次画,然后满5年后,你可以选一副你最喜欢的终身持有。

这就满足了前面的四个条件:顾客的单次消费价格下降了(700百块降低到199),客户不必担心家里没有空间挂画(每次选择一副),更不必担心挂腻了(每个月可以换一副);同时店里积压的库存全部流通起来了。

所以我们解决“空白”的方法是,让顾客支付画作的成本,但并不拥有它,只在一段时间内享有使用权,并且每个月会获得另一幅等价的画作,5年后还可以选择一副永久保留。这样一来,顾客只要每年花费一幅画价格的三分之一,就能享受更换12幅不同画作的服务。而小画廊可以通过这样一项服务来招揽顾客,提升画作的销量和流通。

而这种创新的本质,是把使用权和拥有权分开,并且分期付款,但在客户的感受却是:仅支付一副画的费用,而“拥有”整个画廊。

再来看“创新思维”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找到焦点:画作卖的少

第二步,横向置换:“卖的少”置换为“不卖”

第三部,建立联结:小画廊提供一种新服务——画作出租

接下来我们可以形成一个小的创意方案,交给店主来做可行性论证。

目标:那些不注重画作收藏、而注重画作装饰效果的人。

需求:以低价“拥有”画作

用途:用作装饰,而非收藏

产品:每个月提供一次选画服务

优势:你支付画作的成本,但不拥有它,而是在一段时间内享用使用权和换画的权力。5年后你可以选择一副画作,并永久保留。

渠道:画廊,微信群

宣传:广告活动

传达的信息:花一幅画三分之一的钱,可以选择12幅不同的画,并且最终选择一幅永久保留。

这就是营销创新方案的由来了。

创造性思维看上去不难,因为本质就是联结两个没有直接联系的想法,而且远比头脑风暴更有章可循。但还是有两个要点需要注意:一是前面讲过的的“制造空白”,二是“想象使用情境”。如何操作呢?再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

一家销售爆米花的企业,想知道如何才能卖出更多的爆米花?

第一步,选择焦点,并罗列特性
第二步,选择某个特性,横向置换来制造空白

我们选择使用情境“电影院”进行置换,把电影院置换为迪厅。

此时我们发现了“空白”,迪厅里不卖爆米花。

那么,该如何能让迪厅也销售爆米花呢?

这时候我们需要完整的想象一遍,产品的具体使用情境:

现在迪厅里来了一对儿情侣,

他们买了一桶爆米花,

但因为迪厅黑暗的灯光而看不清楚,这就留下了一个产品待改进的空白(在新的使用情境下,产品需要配合改进)。

他们坐下来吃了一会儿爆米花,觉得口渴,

于是他们就点了更多的饮料和酒水。

所以,如果迪厅提供免费的爆米花,就会销售出更多的饮料。

那么,爆米花公司的商机,就是说服迪厅在桌上和吧台上提供免费的爆米花。要知道,迪厅多卖一份饮料、酒水所获得的利润是爆米花的9-20倍。所以迪厅有动机开发免费爆米花这一产品。

可是消费者看不清爆米花怎么办?

这就涉及到了产品改进,在这个案例里,改进相对容易,我们只要在普通的爆米花上撒上彩盐,就能在迪厅的灯光下制造出“荧光电音”爆米花。

再来回看“创新思维”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找到焦点:爆米花

第二步,横向置换:“在电影院使用”置换为“在迪厅使用”

此时我们完整的想象一遍,爆米花在迪厅的使用情境,发现了一个销售动机,外加一个产品改进方向。

第三部,建立联结:迪厅免费提供“荧光电音”爆米花

爆米花公司发现了一个新的销售渠道,可以借此提升销量。

是不是比“头脑风暴”好用多了?头脑风暴的问题在于,无法有章可循的制造出空白,同时脑暴涉及的是群体,而“创造性思维”可以由单独个体来完成。

今天讲的这些,都被科特勒写在《水平营销》这本书里了。杰瑞·温德说,这本书阐释了营销创新的力量,勾画了创新的种种途径,任何想赚钱的人都该好好读一读。

祝有所收获。

 -END-

利用头脑风暴法激发创意

“头脑风暴法”有个很重要的原则,即每个人都要事先对即将探讨或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 。具体来说,就是在没召开会议之前,你的脑海中要先形成一套解决方案,即使不全面也没关系。

等会议正式召开时,每个人拿着自己这份提前准备的方案轮流发言,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且在发言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讨论、不批评、不指责。“头脑风暴法”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激发参会人员的创意思维能力,让所有与会者都能自由表达,然后大家从中发现精彩的论点和优秀的创意。在这个过程中,与会者还可以在听取他人发言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想法得出新的创意,并且将这些创意在会议中分享。

通过彼此间的这些沟通与互动,与会者之间的思维碰撞就可能产生更多的灵感,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多的创意想法,促进会议决议的产生。 但是,很多公司在开头脑风暴会议时都感觉很难,因为大家都没什么有创意的想法,坐在一起就为了等领导说话、出主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家觉得自己说了也不算,最后还是领导说了算,还不如不说。

这样的头脑风暴会流于形式,难以产生和获得更多、更有效和更新颖的创意,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我相信很多人都曾遇到开会时气氛沉闷、效率低下、毫无创意等情况,究其根源,就是因为会议的组织者没有注意或充分激发出团队中各成员的创意思维,也没有充分鼓励大家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头脑风暴法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

要知道, 人类思维本来就有局限,很难人为地克服,而头脑风暴法恰好对其进行了弥补 。不论是在开会时,还是在其他时候,一旦找到了解决方案,我们的相关思维就会停止。比如,对于一个问题,有人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大家听了觉得可行,多半就会直接敲定,很少再去进行详细的分析。

然后就会动手去实施,这样做等于放弃了继续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式的努力。简而言之,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便扼杀了创造更好结果的其他可能性,这无疑是创意收集中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头脑风暴法恰恰改变了人们的这种惰性,它要求与会者每个人都尽可能地提供各种方法,哪怕是一些奇异的、疯狂的观点也可以,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出更多的新观点、新创意。在会议中应用头脑风暴法要遵循下面两个原则: 对提出的意见不讨论、不评价 这是头脑风暴法的一个重要原则。

任何一种观点或意见的提出,都是为了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所以对于每个人提出的观点或意见,都一定要在会议结束后再进行评价,会议过程中只需记录即可,这也会使我们在头脑会议中花费的脑力最小化。 对各种观点都不要急于否认为了能在会上激发出更多的创意,提高会议效率,我们有必要对会议中运用头脑风暴法的流程梳理一下。第一,明确本次会议讨论的具体问题,并且问题越具体、越详细越好。 第二,每个人都不要急于发言,而是先针对这个具体问题认真构思一下,把自己的想法整理下来。

这个记录的过程就给了与会者独立思考的时间,有益于形成真正独特的思考。 第三,各自阐述,不对其他人的观点提出意见。在别人阐述观点时,我们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想法继续完善方案,这样才能呈现出更多、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才算是一个成功的头脑风暴过程。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开会人数超过15个,就不适合运用头脑风暴法了,因为可能会出现意见太庞杂的现象,不利于最后的整理和评估。另外,最好请一个局外人参与进来,这样通常能给团队带来更加新鲜的视角和方案。

除头脑风暴外,还有这种创意思维法很好用

在广告公司需要想创意的时候,头脑风暴是最常用的方法,因为其简单易操作,且一般成效显著。但头脑风暴法需要一个能引导大家思考的主持人,如果主持人的能力不及,那么头脑风暴法可能就会演变成为茶话会。

下图是力行创意思考法的具体做法。

创意方法除了头脑风暴还有什么?

你是说在集体决策的时候吧?头脑风暴法是比较常用的集体决策方法,便于发表创造性意见,主要用于收集新设想。此外还有1名义小组技术在集体决策中对问题的性质不完全了解且意见分歧严重时采用。

头脑风暴:大学生创业是利大还是弊大? 只需要你自己的想法,别发百度出来的论点

我觉得吧创业者还是应该注意这创业失败的十大原因:

有没有从开始就注定要失败的公司呢?有的,因为这些公司是建立在不牢固的根基上。下面10个使公司失败的原因,如果不能避免,就不要开公司。

混同了兴趣与特长

如果你只是喜欢开车或看书,这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要开一家轿车修理厂或书店,兴趣只是你开办公司的第一步。要想成功,你所做的还有许多,你必须要掌握开办公司的一切程序。

不善于应付乱糟糟的场面

每个公司的创办之初都是乱糟糟的,每天都有许多变故发生,你对任何事件都毫无把握,事情并非都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发展,要应付不断的变化,人们需要较强的能力。

缺乏资金

一般地讲,每个公司都应当在银行里准备一笔可以维持半年运转的经费,光靠热情与同情远远不够,资金的不足很容易把你逼上绝路。

只是厌烦你现在的工作

对目前工作的厌烦常常是驱使人们开办公司的一股重要动力,但那是一个错误的理由,热情充其量只能充当你经营之车的润滑油。

认为自己有一个全新的创意

这很可能是一种危险的想法。发明一种独一无二的产品或服务并非不可能,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你该明白自己只是在改进现有产品或服务。

你的家庭在对你施加压力

有许多家庭企业的老板会催促自己的下一代开办自己的企业,但家庭压力是一种错误的驱动力。除非你自己真想干,并乐于为其全身心投入,否则你大可不必理会来自外部的压力,要知道,真正的动力来自内心深处。

觉得好玩

好玩绝对不可以作为开办新公司的理由,的确,经营过程中有些事情是好玩的,但创办之初,疲惫、压力和惶恐要远大于好玩。

只是不愿奉别人命令行事

你不必再直接向你的上级汇报了,但你要向其他的许多人,如销售商、供应商,还有投资者汇报,这还不算你老板的老板:顾客。

只是想赚笔大钱

不是说赚钱不重要,而是说把赚钱作为目的是错误的。成功的企业家都会告诉你,金钱只是你特别的产品或服务所带给你的回报。

热爱你的产品或服务,还有适应市场需求应当是你最关键的动机。

什么是有创意 我是学工业产品设计的 但是脑子里没有创意怎么办

观察生活 ,品味生活。 喜欢生活且懂得生活的人才会有创意,因为你的创意毕竟是来服务生活的。我也是学工业设计的,我的看法是,有创意的时候做的有创意,没创意的时候做的更美观。

别总是否定自己,创意无处不在。

”举办头脑风暴,异想天开,想说啥说啥“是不是创新

举办头脑风暴,异想天开,想说啥说啥“ 是创新

一个成功的头脑风暴过程就像一场烟花秀。大家坐到一起,周围都是陌生人。

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现场一片狼藉等待清理。一片狼藉中留下的是一场头脑风暴的产物,可以引发创新概念所需的原材料。在下一个工具“概念开发”中,你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收集整理这些碎片,拼凑成一个连贯的整体,并充分运用在“是什么”阶段最后制定的设计标准。

没有创作灵感了怎么办?

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我们身上,刚开始一段时间里,工作(设计)都进展的很顺利,也感到自己充满了创造力,然而过了一段时间

就会发现自己没有了思路(run out of ideas),陷入了思维的泥淖中(get stuck)。你到处寻找灵感(search high and low for inspiration),开始回顾之前的工作从中搜寻你过去的想法,发现灵感的来源,或者能够激发你创造力的东西,但结果一切都是徒然,思维依旧闭塞(u’re blocked)。

它可能体现在你如何介绍你的产品或者对待你的潜在客户,也有可能它就体现在你的产品和服务本身上,不管怎样(either way),你都必须重新找回你的创造力。

1.首先,你要明白你不是真的没有创造力。

有时候,一些人陷入了思维的瓶颈,就认为自己永远都会这样。你要做的就是明白“你大脑的灵感来源几乎是取之不尽的”(your brain is a virtually endless source of ideas)。

你总是在不断的给你的大脑予以各种刺激和各种信息,实际上,你根本没有办法避免它。所以,深吸一口气,告诉你自己这种短路的情况不是永远的,只是暂时的。

2.减轻你的压力

有时候压力和焦虑会阻碍一个人创造力的产生,然而一旦没有新的想法你又会陷入另一轮压力和焦虑中,你的思维阻塞得更加严重(u make the block even stronger)。

现在该是你放松和给自己缓解压力的时候了(relax and reduce your stress),间歇地去做些瑜伽,或者做些别的什么运动。无论它能给你带来些什么。哪怕,它只能带来微不足道的一点放松感。

3.马上离开

老是盯住问题是不会对你有什么帮助的,甚至会使情况更糟,有时候离开一下你手头的工作反而能打开你的思路。抽出一部分时间去享受生活,感受到新的体验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会让你的头脑恢复活力,疏通你那曾滞留的创造力(New experiences and meeting new people serve to rejuvenate your spirit and revive your creative flow. )。

4.输入

输出太多,输入太少,人就会干涸。

让你的头脑一直保鲜的办法就是不断地给它输入一些优质的养料。阅读一些好书,听一些好的音乐,去外面溜达溜达,种种花植植草,听听鸟鸣,或者看看穿流不息的车辆,甚至做些疯狂的事(在安全和不违法的情况下),这些都会给你的大脑带来全新的刺激和启发。做什么事是因人而异的,但是关键一点就是尽力给你的大脑以最丰富的输入。(provide your brain with the richest input that you can find.)

5.观察一下你所处的行业动态

如果你最近对手头的工作有些松懈,你不妨关注一下你所处行业的动态和当前的趋势(take some time to read up on current trends and the happenings in your industry.),这个行业里的人都在谈论些什么?你客户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找到这些问题是什么然后再找一下这个行业里的顶尖人群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这些都会促使你开始思考你的事业和工作,你的产品,你的服务,你的汇报方式。

6.观察一下你的竞争者

当你放下你手头的工作时并不意味着你要彻底抽身。花一点时间去看看你的对手。他们正在为着什么目标而忙碌,他们正在提供着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他们是如何让自己产品包装得与众不同的?他们是如何做些富有新意的汇报的?找寻一些革新者然后分析他们哪些地方与众不同,如何做到与众不同,然后模仿他们的行为方式以便于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7.观察一下你行业以外的行业

有时候所处的行业会使你与周边的其他世界绝缘开来,这一旦发生,那么属于这个行业的想法和创意就会重复往复,被人抄来抄去。

最好的创新常产生于人们将其他行业的思维和方法借鉴到本行业中来。(Some of the best innovations have happened when people have merged ideas or ways of doing things from another industry with their own. )。这么做是为了让你从别的行业的视角看看别人是做了哪些不同的东西去改变他们的行业的,他们又是如何做到的。

8.你永远都不可能知道灵感是在何时何地迸发的

创意想法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降临到你头上(hit u),你不知道你会在哪得到些新东西。

我会随身携带一个口袋大小的笔记本,以便于能够随时粗略地记下那些新的想法(比如文章的题目,新的产品等),灵感会在不经意之间找到你,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时刻做好准备去捕捉它。

没有主见和创意的人是不是不能做设计?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优客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oukehao.org.cn/article/137457.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优客号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