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优客号首页
  2. 用户投稿

在华销量暴跌!日系车该醒醒了

在华销量暴跌!日系车该醒醒了月初各大车企均交出了11月份销量的成绩单,其中自主品牌大部分表现都十分亮眼,特别是比亚迪11月份销量再次突破23万辆,今年前11个月累计销量更是达到了162.8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19.38%。不过以往在国内市

月初各大车企均交出了11月份销量的成绩单,其中自主品牌大部分表现都十分亮眼,特别是比亚迪11月份销量再次突破23万辆,今年前11个月累计销量更是达到了162.8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19.38%。

不过以往在国内市场如鱼得水的日系品牌却遭遇到了“寒冬”,本田、日产销量均几乎腰斩,丰田表现稍好,但也下滑近两成。虽然客观上确实有受到芯片短缺、供应链等原因的不利影响,但从整体来看,日系品牌在国内确实没有以前吃香了。

本田、日产销量几近“腰斩” 丰田下跌近两成

12月5日,本田中国公布了11月份销量成绩,其在11月份的终端销量为78126台,同比下滑42.8%。其中,广汽本田11月终端汽车销量为45512辆,相比去年同期下滑了34.2%;东风本田11月终端汽车销量为32614辆,同比下滑更是达到了51.7%。

从今年9月份开始,本田的销量已经连续3个月出现了同比下滑的趋势了,不过9月和10月的销量均超过了10万辆,没有11月下滑这么严重。

1-11月,本田中国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1234610辆,同比下降11.3%。广汽本田前11个月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650346辆;东风本田前11个月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584,264辆。

同日,日产汽车也公布了11月份销量,相比本田下滑更为严重。日产汽车中国区11月销量为47983辆,同比下降 52.5%。

其中,东风日产乘用车版块(包括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品牌)11月销量45346辆,同比下滑53.3%;东风日产轻型商用车板块(郑州日产)11月销量2637辆,同比下滑34.2%。

1-11月,日产汽车累计销量974715辆,同比下滑20.2%。乘用车版块累计销量835388辆,同比下滑19.1%;轻型商用车板块累计销量139327辆,同比下滑26.3%(包含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9月销量)。

日产汽车将销量下滑的原因归结于持续的芯片及零部件短缺等问题,不过现实并没有这么简单。日产的乘用车版块到11月底为止今年的累计销量还未到10万辆,要知道包括哪吒、小鹏、理想、蔚来、零跑在内的多家国内新势力厂商今年的累计销量都已突破了10万大关,对于日产来说形式已十分严峻。

丰田这边的情况则要稍好一些,丰田中国包括广汽丰田、一汽丰田11月销量总和达到14.04万辆,同比下滑18.4%。这也是自5月份以来,丰田时隔半年后在中国市场出现销量同比下降。不过,广汽丰田在11月保持了3.6%的微弱增长。

新能源布局缓慢 油电混动优势不再

对于销量下滑为何如此严重的原因,以上三家车企纷纷将矛头指向芯片短缺、零部件供应链问题以及销售门店无法正常营业等原因。

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山崎庄平表示,“持续的芯片及零部件短缺和因新冠疫情加剧导致的重点城市管控等,对公司销售带来了持续影响”。

然而同样对面这些问题,国内自主品牌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新车销量依然十分稳定。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里,日系品牌在国内乘用车销量所占的市场份额首次跌破20%,为18.9%,而在2020年时曾一度到达24.1%的高峰。

与此同时,借助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国内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由2020年的35.7%上升至今年1-10月的46.4%,其中10月的份额更是首度超过50%。

热销车型销量趋于平淡,是日系品牌今年以来销量不佳的原因之一。比如日产天籁10月销量为12,068辆,同比下滑超三成。而日产最畅销车型轩逸10月份销量为40504辆,同比下滑3%左右,今年1-10月的销量为366,527辆,同比下滑12.8%。

此外,轩逸一款车型就可以占据整个日产销量的50%左右,让我们不免担忧,一旦轩逸有了波动,那对整个日产来说都会是致命的打击。

再比如丰田的汉兰达,10月份的销量只有5900多台,而在前两年可以轻松月销破万,甚至还要加价才能提车。

而在新能源车领域,日系品牌更是反应缓慢并且存在感太低。虽然目前丰田、本田、日产均有推出新能源车型,但是终端销量表现却十分糟糕。广汽丰田bZ4X 10月份月销量仅为个位数;东风本田e:NS1和广汽本田e:NP1 10月的销量分别为297辆、629辆;日产ARIYA上市后第一个月销量还不足五百辆。

日系品牌向来对纯电车汽车不感冒,还在吃油电混动的老本。但即便是日系厂商引以为傲的油电混动,现在咱们自住品牌的比亚迪、长城等品牌在燃油经济性、平顺性、驾驶感受等方面一点也不比丰田、本田差。

根据比亚迪公布的11月份销量数据,在229942辆新车中,DM混动车型销量达到了116027辆,占当月总销量的50.5%。

但从混动车型销量的数字来看,也已经超过了日产及本田的单月总销量,说明消费者即便打算购买混动车型,日系品牌也不再是首选。

苹果调整iOS16界面UI适配机型(iOS16系统或将首发登场)

文章出处:Techweb

日系车在华新车销量下滑二至三成,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主要是由于日系车不够安全;再者是日系车的营销模式比较老套;其次是日系车的口碑逐渐的下降。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二.日系车的营销模式比较老套
对于很多的日系车而言,很多的时候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合适的营销模式,对于他们而言,他们需要的更多的是定位精准的营销模式,现在日系车的汽车销售门店在汽车销售定位的过程中总是无法精确定位到汽车消费者的主力群体,譬如对于年轻消费群体的定位是不够准确的,在很多的时候它们的营销模式都是比较老旧的,不能够很好地迎合国内的年轻消费群体。

三.日系车的口碑逐渐地下降
对于很多的人而言,在很多的时候对于日系车的口碑都是不好的印象,毕竟对于大部分的群众而言,在很多的时候她们需要的是一种对日系车的安全性能的要求,虽然日系车在节能减排上所作出的努力比较明显,但是对于他们而言,他们需要的更多的是一种安全性能以及稳定性的要求,所以日系车在市场的占有率在逐渐下降。

注意事项:对于很多的日系车厂商而言,在很多的时候他们需要的更多的是一种精准的营销策略,以及一种合适的生产制造技术,在安全方面应该着重加强提高。

铃木11月在华销量滑落11%日系中唯一下跌

2013年11月,铃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2万辆,与去年11月的2.3万辆相比,同比下降11.2%。11月,大部分日系车在华仍保持前两个月的高速复苏态势,本田、三菱等部分品牌仍同比翻番。

10月,日系车在中国集体增长,其中一半同比增长一倍,铃木也以13.5%的增速成为最低。铃木汽车公司据外媒报道,铃木在中国的产品更新速度较慢,最新产品为2009年的Alto,产品竞争力较低。铃木将考虑在未来向中国推出新的SUV,以提高销量。另一方面,去年9月中日钓鱼岛危机爆发后,10月铃木在日本品牌中的同比降幅相对较小,因此比较基数较高。

1-11月,铃木在华累计销量为20.9万辆,去年同期为23.1万辆,同比下降9.4%。

受2012年爆发的中日钓鱼岛争端影响,“日系车”在中国国内销售量急剧下降,众多在中国和日本本土的“日系

B

试题分析:此题以中日钓鱼岛争端这一地理热点为背景,考查国际大环境或国家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生产与销售影响,从而考查社会因素对消费文化的影响。解决此类试题需联系国际热点问题与热点地区,结合地理知识进行有机的知识迁移。

如果劳动力价格上涨,则会导致这些日系汽车企业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产业转移。国家限购政策,会导致销售限制,但只会限制某些有问题的品牌汽车,也不会导致所众多日系汽车企业被迫停产或减产。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一是劳动力价格上涨, 一是技术革新,会导致劳动力需求量减少,产业转移等,但不会引起企业产品销售量急剧下降乃至生产企业被迫停产或减产。

日系车销量全面下滑,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引言:因为日系车的质量非常好,在过去日系车在中国的市场上销量也是非常的令人满意,很多人买车也都是日系车。但是随着市场的不断更新,日系车销量在国内也是全面下滑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一.国内汽车的迅速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提高,国内的汽车方面的研究人才逐渐增多,因此对于国内市场来说也有很多国产汽车,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并且良好的性能也让很多人青睐。

虽然国内汽车仍然处于发展当中,但是科研人员也在不断的努力研究出属于自己的品牌,这种精神也是让很多百姓所欣赏的。因此对于日系车来说,很多国人也会优先选择国内品牌。

二.比较便宜
日系车虽然在之前的中国市场上受到很多人的喜欢,但是正是因为日系车当中有很多的科技和技术都需要从国外引进。而国内相对于这方面的技术来说还是比较薄弱的,但是也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内也逐渐有很多研发这方面的技术人员产生,所以国内的很多品牌汽车也都开始脱颖而出,受到国人的喜欢。

相对于价格上来说,不需要从国外引进一些零件或者技术,所以国内的汽车会相对于日系车来说便宜一些,因此日系车的销量才会逐渐下降。

三.选择更多
日本在中国人的印象当中都是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印象,国人觉得日本人的东西用起来不是那么的舒心。相对于国外汽车种类的逐渐增多和国内汽车的发展,日系车也不是人们的第一选择了。

所以随着现在汽车种类的增加,人们也不倾向于日系车的选择。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优客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oukehao.org.cn/article/136294.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优客号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