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优客号首页
  2. 用户投稿

世卫提醒:得了新冠要避免使用布洛芬?别被过时信息误导了

世卫提醒:得了新冠要避免使用布洛芬?别被过时信息误导了近日,一则2020年发布的消息再次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消息称世界卫生组织提醒,出现新冠症状时要避免使用布洛芬,以免加剧感染。这是怎么一回事?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否有参考价值呢?你是否在群里

近日,一则2020年发布的消息再次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消息称世界卫生组织提醒,出现新冠症状时要避免使用布洛芬,以免加剧感染。这是怎么一回事?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否有参考价值呢?

苹果调整iOS16界面UI适配机型(iOS16系统或将首发登场)

你是否在群里看到这样一条消息?

先说结论:这是一则过时的消息,完全不适合作为如今用药的参考。

01、“新冠患者不能吃布洛芬”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关于新冠患者不能吃布洛芬的消息,最早出自2020年3月,发表在《柳叶刀》子刊上的一篇研究。这项研究指出新冠病毒通过“劫持”人体的ACE2受体入侵细胞,而布洛芬等一些药物可能让ACE2的表达水平上升,促进新冠病毒的入侵。为此,研究人员们做出了一个假设,也就是这些药物可能增加出现新冠重症的风险。

这项研究在法国卫生部长奥利弗·韦兰(Olivier Veran)的关注和转发下,迅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他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服用布洛芬、可的松等抗炎药物可能成为感染的加剧因素”,并推荐如果出现发烧症状,建议服用其他药物。

在新冠疫情爆发的初期,人类对于这种病毒的了解有限,也在苦苦寻求治疗,或是缓解症状的方法,这都可以理解。为了更好地提供诊疗指南,世界卫生组织也在2020年3月指出将对此进行研究,给出后续的建议;在研究还不明朗的时候,建议普通人先不自行服用布洛芬。

02、这个说法到底错在哪儿?

以上这些信息就构成了本文开头那则消息的主体。然而大家转发那则消息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它有着重大的信息遗漏,即“布洛芬等药物可能加重新冠重症风险”这个假设出现在2年半以前,而且,即使在当时,世界卫生组织也很快做了澄清,说:这个建议并不是反对使用布洛芬。

苹果调整iOS16界面UI适配机型(iOS16系统或将首发登场)

注意黄色字,当月(2020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就做了澄清,并非建议不适用布洛芬。图片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事实上,在这2年多的时间里,人们早已对新冠病毒和布洛芬有了更深的理解。很多研究都没有发现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布洛芬与ACE2受体过量表达之间的联系。相反,一些研究倒是证实新冠阳性患者可以安全服用布洛芬等药物。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指出布洛芬可以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反而可能降低重症的风险。

在美国疾控中心的官网上,目前也写着可以通过一些可自行购买的药物来缓解新冠症状,其中包括了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苹果调整iOS16界面UI适配机型(iOS16系统或将首发登场)

综上所述,“世界卫生组织提醒出现新冠症状时要避免使用布洛芬”,本身就是一个不准确的陈述。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表明即便感染新冠,也可以放心使用布洛芬。作为普通人,我们知道布洛芬是可以使用的药物,不必谈之色变,也就足够了。

03、正确使用退烧药的注意事项

1.剂量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虽然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缓解新冠症状,但一定要遵照推荐剂量服用。

患者都会希望尽快缓解症状,有些人就会不自觉地增加服药频率,或者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这就很容易导致服药过量。但是,如果过量服用布洛芬,会增加内出血和心脏病发作的风险;而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则可能导致急性肝衰竭。所以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加药。

2.服药间隔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常用于缓解高热症状,大部分患者在服用一种退烧药后,经过45~90分钟的药物起效时间,就能见效退烧;但如果患者服药后1~2小时未能降温,或者还没到下次服药时间患者又高烧起来,这两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追加服用另一种不同药物。

注意追加服用的必须是不同药物,且必须在第一种药物的起效时间之后才考虑追加,即:服用布洛芬约2小时后,满足特定前提条件,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反之亦然。这样也能尽量避免过量服药的风险。

即使追加服用另一种药物,同种药物的使用仍需遵循推荐的用药间隔时间,即布洛芬间隔6~8小时服用一次,对乙酰氨基酚间隔6小时服用一次。患者或照顾者最好把每次服药的时间记录下来,免得弄混或遗忘。

3.饮食注意

布洛芬会增加胃和肾脏的负担,虽然在正确服药、不过量的前提下,其对身体的损伤可以忽略不计,但为了缓解胃肠不适,还是建议随餐或餐后服药,服药的同时需要至少喝118毫升的水。

对乙酰氨基酚是在肝脏代谢的,如果服药同时饮酒,可能导致药物代谢不完全,增加肝脏毒性风险。因此,不仅服药期间要避免饮酒,平时有肝脏疾病或酗酒的人也不适合服用对乙酰氨基酚。

4.特殊人群

为了降低风险,六个月以下的婴儿或者孕妇需避免服用布洛芬,退烧药只选择对乙酰氨基酚;老年人或者有胃肠、肾脏问题,有溃疡、炎性肠病史的患者,也最好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每日需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也要避免服用布洛芬,因为布洛芬会干扰阿司匹林的效果,退烧药可以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具体用药建议,请务必遵循医嘱。

文章出处:科普中国

世卫:自行服用布洛芬,会加重新冠病情?

世卫组织发出警告:民众若出现新冠肺炎症状,比如发烧等,勿自行服用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可能会加重COVID-19感染者的病情。

世卫组织有石锤证据证明这一点吗?
目前来看,并没有提供出充分的证据,有的只是一个被感染小女孩的病例,4岁小女孩感染新冠肺炎,用了布洛芬,想缓解发烧,结果1小时后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困难,体温不降反而迅速上升,医护人员告诉他们不要再给艾米莉亚服用布洛芬。

原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关键在于冠状病毒的S蛋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的结合。准确地说,这种结合越容易,越牢固,人就越容易被感染。而研究结果和事实是吻合的,人体ACE2蛋白与新冠病毒S蛋白结合的亲和力,要被SARS高10~20倍,理论上讲,人被感染的概率也要高10倍以上。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新冠病毒传染性强。

ACE2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原本是控制和调节血压的,怎么会和新冠病毒扯上关系?原来ACE2这种蛋白的分布具有器官特异性,它一般产生在上皮细胞组织里,比如粘膜,呼吸道,肺部,心血管等器官中。所以除了调节血压,主要与上下呼吸道疾病有关,而新冠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飞沫和粘膜传播,很容易在进入人体的第一时间就与呼吸道粘膜等部位的细胞结合,快速的进入细胞并复制扩散,引起发热、咳嗽等一系列肺炎的症状。

那么感染新冠病毒,是否可以使用布洛芬退烧?
是否使用布洛芬等退烧药还是需要特别考虑的。

这要从布洛芬的作用机制说起。
布洛芬解热镇痛作用,也可以说是抗炎作用,包括抑制NF-Kb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前细胞因子的产生,如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来源的白三烯B4等。
据统计,在病毒感染的初期,82.1%的患者淋巴细胞减少,36.2%的患者血小板减少,总的约有33.7%的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而此时使用布洛芬可能会加重白细胞的减少,因为布洛芬的副作用包括一项,就是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不是一种细胞,而是一群细胞,包括单核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所以如果是因为病毒感染,再加上用布洛芬,导致粒细胞的极度减少,患者会很快出现乏力、头晕、高热、寒战、头痛、全身及关节酸痛等症状。当然,只是有这种可能性,实际发生率较低,上面提到的小女孩,推测一下可能就是这样的情况,真实原因待官方公布。
所以,从这一点提示,能发现世卫组织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

那么对于患者的感染后期,我认为是可以使用。
上面也提到,布洛芬可以通过抑制NF-Kb信号通路,减少炎症性因子的释放,而感染后期,很多患者会出现细胞因子风暴,目前主流观点就是认为是NF-Kb信号通路被过度激活了[1],而布洛芬刚好就能抑制NF-Kb信号通路,减少炎症性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对非组织的炎症损伤。
从另一个角度讲,大多数患者在后期治疗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淋巴细胞数量下降,并且在一些死亡的患者中,发现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更严重。中性粒细胞和总白细胞数量却很高。

布洛芬白细胞减少的副作用,也可以辅助使用[2]。
以上是新冠病毒感染机制和布洛芬的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新冠病毒的作用机制还并未完全弄清楚,布洛芬是否能用于辅助性治疗,有待于更多的研究数据支持。布洛芬可以用在哪些方面效果比较好?布洛芬作为比较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应用很普遍,而且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是比较安全的解热镇痛药了,尤其是6个月以上幼儿、儿童发烧的时候,基本都是用布洛芬。也常用在缓解各类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牙痛、神经痛等方面。

随着境外回国人员的增多,有些已经出现发热的感染人群,为了蒙混过关,逃避检查,提前服用大剂量的布洛芬退烧药,也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的。对于“老药”布洛芬,真正会用的人其实不多,不药博士给大家总结几点,供参考:第一点,布洛芬退烧、治疗各类疼痛,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的,发烧和疼痛都属于疾病,而是由疾病引起的症状,治本需要找到疾病根源才行,比如新冠肺炎可以引起发热,虽然暂时退了烧,阻断了严重,不代表消灭了病毒。

第二点,发烧多少度可以吃?
高烧的时候,用布洛芬是为了退烧,这里给几个建议:对于幼儿等体温调节中枢不够完善的人群而言,建议发烧38.5以上再使用,其他情况物理降温即可。对于成年人,则应该以症为出发点,比如低烧(37.5以下)或者不发烧时,也会出现头痛、肌肉酸痛等情况,可以使用布洛芬。

有的人烧到38度,也没有明显的感觉,那么只需密切观察,或者物理降温即可。有的人一吃就过敏,或者出现消化道症状(溃疡等),也需停用,或患其他解热药代替。
第三点,布洛芬建议饭后服用,主要考虑其消化道的副作用,所以饭后服用更好些。

第四点,布洛芬虽然没有成瘾性,但是可能会造成心理依赖。
比如有的朋友,经常性的偏头痛,可能吃一片药就好了,以后再发作,可能就会主动去寻找药物,这属于心理上的依赖。建议了解清楚长期使用布洛芬的副作用,提前预防。

比如老年人长期服用布洛芬可能引起肾脏问题等。

在线支付被世卫组织专家称作抗击新冠的高科技,在线支付有多好用?

在线支付已经发展了很多年,老人也开始陆陆续续的线上支付。自从我国出现大规模使用线上支付完成商品交易之后,我国居民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人们只需要携带手机就可以完成购买商品等过程。

线上支付的方法被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称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高科技。在线支付拥有着很多好处,首先,线上支付可以避免钱币携带病毒。其次,线上支付可以避免人流量聚集,最后,在线支付可以避免人面对面传播病毒和细菌。

在线支付的第一个好处: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交易方式
很久以前,人们还没有接触到非常方便的在线支付功能,人们只能通过现金和银行卡完成商品交易和国际贸易往来。

自从我国出现线上支付功能时,我国居民的生活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曾经人们还会担心钱财被人盗用,现如今,人们手机设密码就不会有金钱流失。虽然我国货币流通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小,但是在线支付确实可以起到改变人们生活的作用。

在线支付的第二个好处:人不必面对面交易,有效避免能源流失和病毒传播
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面对面交易还有可能导致人们互相传播病毒和细菌。

更何况国家需要用大量的纸印刷钱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对树木资源的浪费和缺失。更何况树木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旦人们将树木转移成纸张,很有可能影响整个国家的社会环境和气候变化。在线支付完全不用担心资源浪费和病毒传播,在线支付并不会存在人们面对面,更不会造成树木被大量砍伐。

在线支付的第三个好处:居家隔离成为现实
人们之所以不看好居家隔离,是因为人们觉得居家隔离会导致自己的内心和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随着在线支付的火爆,人们在家中也可以收到最新鲜的食物,并且人们可以通过在线支付的方法完成能量供给和与人交流。居家隔离并不会让人觉得很麻烦,反而充满着许多乐趣。

总的来说,在线支付非常好用,既可以避免资源浪费,也可以避免人们互相传播病毒。

4岁女孩感染新冠,布洛芬退烧,不降反升?布洛芬应该怎么使用?

世卫组织发出警告:民众若出现新冠肺炎症状,比如发烧等,勿自行服用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可能会加重COVID-19感染者的病情。

世卫组织有石锤证据证明这一点吗?目前来看,并没有提供出充分的证据,有的只是一个被感染小女孩的病例,4岁小女孩感染新冠肺炎,用了布洛芬,想缓解发烧,结果1小时后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困难,体温不降反而迅速上升,医护人员告诉他们不要再给艾米莉亚服用布洛芬。

原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关键在于冠状病毒的S蛋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的结合。准确地说,这种结合越容易,越牢固,人就越容易被感染。而研究结果和事实是吻合的,人体ACE2蛋白与新冠病毒S蛋白结合的亲和力,要被SARS高10~20倍,理论上讲,人被感染的概率也要高10倍以上。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新冠病毒传染性强。

ACE2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原本是控制和调节血压的,怎么会和新冠病毒扯上关系?原来ACE2这种蛋白的分布具有器官特异性,它一般产生在上皮细胞组织里,比如粘膜,呼吸道,肺部,心血管等器官中。所以除了调节血压,主要与上下呼吸道疾病有关,而新冠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飞沫和粘膜传播,很容易在进入人体的第一时间就与呼吸道粘膜等部位的细胞结合,快速的进入细胞并复制扩散,引起发热、咳嗽等一系列肺炎的症状。

那么感染新冠病毒,是否可以使用布洛芬退烧?
是否使用布洛芬等退烧药还是需要特别考虑的。

这要从布洛芬的作用机制说起。布洛芬解热镇痛作用,也可以说是抗炎作用,包括抑制NF-Kb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前细胞因子的产生,如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来源的白三烯B4等。据统计,在病毒感染的初期,82.1%的患者淋巴细胞减少,36.2%的患者血小板减少,总的约有33.7%的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而此时使用布洛芬可能会加重白细胞的减少,因为布洛芬的副作用包括一项,就是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不是一种细胞,而是一群细胞,包括单核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所以如果是因为病毒感染,再加上用布洛芬,导致粒细胞的极度减少,患者会很快出现乏力、头晕、高热、寒战、头痛、全身及关节酸痛等症状。当然,只是有这种可能性,实际发生率较低,上面提到的小女孩,推测一下可能就是这样的情况,真实原因待官方公布。所以,从这一点提示,能发现世卫组织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

那么对于患者的感染后期,我认为是可以使用。
上面也提到,布洛芬可以通过抑制NF-Kb信号通路,减少炎症性因子的释放,而感染后期,很多患者会出现细胞因子风暴,目前主流观点就是认为是NF-Kb信号通路被过度激活了[1],而布洛芬刚好就能抑制NF-Kb信号通路,减少炎症性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对非组织的炎症损伤。从另一个角度讲,大多数患者在后期治疗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淋巴细胞数量下降,并且在一些死亡的患者中,发现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更严重。中性粒细胞和总白细胞数量却很高。

布洛芬白细胞减少的副作用,也可以辅助使用[2]。以上是新冠病毒感染机制和布洛芬的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新冠病毒的作用机制还并未完全弄清楚,布洛芬是否能用于辅助性治疗,有待于更多的研究数据支持。布洛芬可以用在哪些方面效果比较好?布洛芬作为比较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应用很普遍,而且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是比较安全的解热镇痛药了,尤其是6个月以上幼儿、儿童发烧的时候,基本都是用布洛芬。也常用在缓解各类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牙痛、神经痛等方面。

随着境外回国人员的增多,有些已经出现发热的感染人群,为了蒙混过关,逃避检查,提前服用大剂量的布洛芬退烧药,也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的。对于“老药”布洛芬,真正会用的人其实不多,不药博士给大家总结几点,供参考:第一点,布洛芬退烧、治疗各类疼痛,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的,发烧和疼痛都属于疾病,而是由疾病引起的症状,治本需要找到疾病根源才行,比如新冠肺炎可以引起发热,虽然暂时退了烧,阻断了严重,不代表消灭了病毒。

第二点,发烧多少度可以吃?高烧的时候,用布洛芬是为了退烧,这里给几个建议:对于幼儿等体温调节中枢不够完善的人群而言,建议发烧38.5以上再使用,其他情况物理降温即可。对于成年人,则应该以症为出发点,比如低烧(37.5以下)或者不发烧时,也会出现头痛、肌肉酸痛等情况,可以使用布洛芬。

有的人烧到38度,也没有明显的感觉,那么只需密切观察,或者物理降温即可。有的人一吃就过敏,或者出现消化道症状(溃疡等),也需停用,或患其他解热药代替。
第三点,布洛芬建议饭后服用,主要考虑其消化道的副作用,所以饭后服用更好些。

第四点,布洛芬虽然没有成瘾性,但是可能会造成心理依赖。比如有的朋友,经常性的偏头痛,可能吃一片药就好了,以后再发作,可能就会主动去寻找药物,这属于心理上的依赖。建议了解清楚长期使用布洛芬的副作用,提前预防。

比如老年人长期服用布洛芬可能引起肾脏问题等。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优客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oukehao.org.cn/article/136151.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优客号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